找到相关内容861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甄微

    杂染品法(即染污第七识等),所有熏习,为彼生因,由能种子相应。此中安立阿赖耶识因相者,谓即如足一切种子,阿赖耶识于一切时与彼杂染品类诸法,现前为因。……复次阿赖耶识中诸杂染品法种子,为别异住,为无...生彼杂染品法之功能差别),识为自性(识即以此为白相),为欲显示如是功能故,说种子相应。谓依一切杂染品法所有熏习,即是彼法为能生因。种子者,功能差别也。相应者修义,足名安立此识白相。此中自相,是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784368.html
  • 般若摄颂浅释 第五课

    需要具足什么样的内外?这有何必要? 2.本课所讲的恶友是什么?他有什么危害?我们应如何对待? 3.解释菩萨一词,本经所讲菩萨的意义是什么? 4.具足什么条件的人才能叫大菩萨?以比喻说明为什么...这样的上师就是所谓的外摄。所谓内善知识,就是自己要具足让一切众生获得佛果的希求心,也就是发起菩提心,同时还要具足见到万法空性、无有实执的三轮体空的智慧,这就是所谓的内。如果既具足外在的因缘——具有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般若|般若摄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10165395982.html
  • 般若摄颂浅释 第十一课

    力等果功德,它们的来源皆是般若波罗蜜多。的确,有了大地,庄稼才有生长的机会,而有了般若波罗蜜多,其他五度等道果功德才能成熟。 所以,每一波罗蜜皆应以般若来,若能则成为解脱的正道,否则只成为世间善法。学过《入中论》的人都知道,如果布施没有以般若空性来,只是世间的布施;如果戒没有以般若空性来,也只成为世间的戒……但世间的戒、布施等能不能成为解脱之因呢?不能。所以三轮体空的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般若|般若摄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2/21043797129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往生之路 第八讲

    娑婆世界生起厌离,也没有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愿望,那么单凭他的行善,是不可能往生净土的。   往生资粮,出离轮回   那么,怎样做善法才能成为往生净土的因呢?这里必须有一个特别的内涵,由它来这些...的,也就是要具足大悲心,才成为大乘修法。意思就是,他不单是看到这个众生暂时有缺乏物质受用的苦,而且了知众生只要还处在轮回中,没有解脱五取蕴苦,就会恒时被无量的烦恼种子、业种子、苦种子随逐,相续当中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往生之路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54004325637.html
  • 唯识五义

    交代现实上的一切法的来源,于是认定阿赖耶识的构造是一个种子识,它一切种子,待缘而起现行。这一个过程,即名之曰识转化(rijnana-parinama,旧译“识变”),即由识中种子化为对象。唯识家...无内容,所以阿赖耶识别名种子识,它一切种子。种子一方面是未来诸法生起的根据,一方面又是过去经验活动熏生的结果(见下文论种子处),无论来者、去者都以阿赖耶识为集散过转之地。所以阿赖耶识的重要功能是...

    霍韬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347079.html
  • 佛陀核心思想——拈花宗旨传入中国后的历史进程和影响(二)

    发大愿,魔所;乐处寂灭,断除烦恼,魔所;永断生死,魔所;捨菩萨行,魔所;不化众生,魔所;疑谤正法,魔所。”又经卷八十《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一》记普贤菩萨颂言:“若人志劣无慈悲...弘此无上法,法难重重:“浊世恶比丘,不知佛方便,随宜所说法,恶口而颦蹙,数数见摈出,远离于塔寺。”(《法华经·品》卷四)佛说浊世恶比丘,无有智慧,不解如来授记作佛,亦是方便接引,故一闻此语,即生恶心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2959475.html
  • 大和尚奉为平安城太上天皇灌顶文

    足无缺。故曰曼荼罗。曼荼罗者无比味无过上轮圆备足义也。入此乘者先须受戒。此戒名三昧耶教曰真言。言三昧耶者梵言。唐翻本誓平等等义。言平等者三平等。身语心三密平等故。亦名三部。三部者佛莲金是也。此三部...自他如是故发大誓愿修大悲行愿。行愿则四无量四等是也。此是行愿能利众生能济群生。为众生之父者也。尤可留心。者入我我入也。自尘数佛能入他心佛。他心尘数佛能入自心佛。彼此互为能。能观此理自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00853698.html
  • 效法地藏的精神

    小的缘故。我们在地藏菩萨法身中生存着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   我们所住的地球,在虚空中,并无依靠。地球乃由风轮来着,在自然规律(轨道)中运行不息。地球在虚空中旋转而飘荡,究竟飘到什么地方?天文学家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|地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1/072530593.html
  • 净土念佛的四层功夫

      当代净土宗显然是圆摄普被的大法门,它既是各宗之归属,又有自行之系统,因此可以称得上是契理契机的唯一了脱生死的捷径。  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要素构成了往生极乐的资粮,信愿行三要素应平等,不可偏倚。因为无真信则无由产生切愿,更无真实之行,所以从信生愿,由愿导行,乃是净土行人趋入正道的必然过程。由此可知,信愿的归结点仍在于行,前者是前题,后者是实修,行的浅深与散定,会反过来决定信愿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念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0729511917.html
  • 《入行论》讲记(三十)

    已做过的善根,以念诵愿文和心愿作印,称为回向;对没有做过的善根,自己在诸佛菩萨面前立誓要做,这就是发愿。这两者一定要分清楚,在积累任何善根的时候,必须要以回向来。   不仅已做的善根可以...懂得。在回向的时候,不能将善根执为实有,而应以如梦如幻的智慧来。《中般若经》云:“须菩提,当以诸法如梦如幻、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。”假如对善根、对所回向的众生耽执为实有或特别贪执,这种回向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0014146861.html